临床PCR实验的假阳性、假阴性及曲线异常原因剖析
体系内部因素
体系外部因素
- 
SDS:离子去污剂,0.01%即可完全抑制PCR反应,0.005%可显著降低产量
 - 
苯酚:0.5%即可完全抑制PCR反应,0.2%可显著降低产量
 - 
乙醇:大于1%的浓度可抑制PCR反应,但在某些体系里又能增加产量
 - 
异丙醇:抑制作用比乙醇稍强
 - 
乙酸钠:大于5mM时抑制PCR反应
 - 
氯化钠:大于25mM时抑制PCR反应(生理盐水无影响)
 - 
EDTA:0.5mM可使PCR产物减少,1mM完全没有PCR产物
 - 
血红素(heme)-来源:血液,大于1mg/ml抑制PCR反应
 - 
氯高铁血红素(hemin):大于0.1ng/μl抑制PCR反应
 - 
丹宁酸(tannic acids):大于0.1ng/μl抑制PCR反应
 - 
肝素:大于0.15IU/ml抑制PCR反应
 - 
尿素-来源:尿,大于20mM时产生抑制
 - 
腐殖质-来源:土壤,植物材料,自然界水
 - 
植物多糖-来源:粪便,植物多糖
 - 
聚苯乙烯,聚丙烯-来源:紫外线照射塑料管
 - 
胆酸盐-来源:粪便
 - 
胶原质-来源:组织
 - 
靛青染料-来源:粗斜纹棉布,牛仔裤
 - 
蛋白酶-来源:牛奶
 - 
钙离子-来源:牛奶,骨头
 - 
铁离子-来源:血液
 - 
二甲苯胺
 - 
溴酚兰
 - 
胆红素(bilirubin)
 - 
其他抑制剂
 
临床PCR常见问题
1
假阳性问题
2
假阴性问题
说明:文中资料人工整理而成,若有纰漏还请补充

咨询
          我们尊重知识产权,如您认为本平台所载文章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您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、平台规则予以处理。
        
 关键字 
 - 202
 - 点赞
 - 复制链接
 - 举报
 
